CO,H2S,NO2,SO2,O2传感器检测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多种有毒气体

ISweek工采网
关注

CO,H2S,NO2,SO2,O2传感器检测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多种有毒气体

目前,南运河段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正处于施工中。这是国内首条盾构挖掘的地下管廊,上“骑”地铁、过桥、穿河、过暗渠……盾构机施工中也遇到了很多难点。目前盾构施工已顺利完成八成工程量,预计年底建成试运营。建成后,附近的给水、电力、供热、天然气、中水、通信六类管线将统一进住。昨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进入地下管廊“探秘”。

全线穿越一环老城区

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全线位于一环内老城区,西起和平区南运河文体西路桥北侧绿化带内,东至大东区善邻路和睦公园内,全长约12.8公里。

南运河地处沈阳老城区内,随着周边建筑需求增加,附近需要增加铺设的管线较多,反复道路挖掘新铺设管线,会影响道路美观和环境,更会影响地面交通。所以,沈阳市决定建设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近日,在科学家花园至民航小区北门附近,地下管廊综合隧道双线全部贯通,目前,全线盾构施工共完成双线19.98千米,占全部盾构施工量的81.7%,预计年底前建成并试运营。

这是国内首条穿越老城区盾构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创新的建设工艺及工法,将为日后我国推行老城区地下管廊建设提供借鉴性经验。管廊的建设方式与地铁盾构施工相似,但由于管廊的地下位置比地铁隧道浮土浅,因此施工难度更大。地下综合管廊就像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建成后的南运河地下管廊分为左右两侧双洞结构。每侧管廊内分上、下两舱。整个管廊包括“热力舱”“天然气舱”“水信舱”“电力舱”。

为啥要分为四个舱呢?据了解,就比如一个大的衣橱,里面放的衣服、鞋子要分开放,所以今后入“廊”的管线,也都“住”在各自不同的“房间”里。既保证了各管线之间互不影响,又方便对管线的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六大管线入“廊”马路不再开拉链

地下管廊建成后,电力、通信、给水、中水、供热、天然气六大类入廊管线。未来,这里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基础“生命线”。其中,左侧管廊内上舱为天然气管线和维修人员人行通道,下舱为供热管线和通信线路。右侧管廊内上舱为人行通道和电力线,下舱为水舱分别有给水管和中水管。届时,综合管廊将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道路反复开挖、电线杆林立、空中管线密布等问题,并减少各种管线的维护费用。一旦管线出现问题,检修人员可以直观查看管线现状进行维修,避免了马路“开拉链”。而且管线可以避免水和土壤的腐蚀,延长管线寿命。

无人值守机器人巡检

未来,入廊的管线们都怎样“生活”呢?据了解,平日里是无人值守的,工作人员将会采用定期巡视的模式进行后期维护。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全国地下管廊的施工建设中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实施老城区管廊区间全线盾构施工,首次尝试在“天然气舱”安装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抑爆装置,首次应用廊内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使用智能管廊巡检机器人进行24小时巡检。未来这样的高科技,有望在沈阳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日常维护中被使用。

由于城市地下管廊中要通电力、通讯、燃气等,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存在多种有毒气体,例如CO,H2S,NO2,SO2,另外也可能缺氧,从而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

深圳市工采网公司提供CO,H2S,NO2,SO2,O2传感器,具体如下:

CO,H2S,NO2,SO2,O2传感器检测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多种有毒气体

O2传感器O2-M2的特点:

电化学原理

量程为0~30%

线性输出

响应速度快,只需15秒

湿度对传感器影响小

CO,H2S,NO2,SO2,O2传感器检测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多种有毒气体

H2S传感器3SP-H2S-50的特点:

电化学原理

量程为0~50ppm,

分辨率高,为5ppb

气体浓度与输出成线性关系

单独标定(NIST可追踪)

通过ROHS认证

CO,H2S,NO2,SO2,O2传感器检测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多种有毒气体

CO传感器3SP-CO-1000的特点:

电化学原理

量程为0~1000ppm,

分辨率高,为80ppb

气体浓度与输出成线性关系

单独标定(NIST可追踪)

通过ROHS认证

CO,H2S,NO2,SO2,O2传感器检测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多种有毒气体

NO2传感器3SP-NO2-20的特点:

电化学原理

量程为0~20ppm,

分辨率高,为20ppb

气体浓度与输出成线性关系

单独标定(NIST可追踪)

通过ROHS认证

CO,H2S,NO2,SO2,O2传感器检测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多种有毒气体

SO2传感器3SP-SO2-20的特点:

电化学原理

量程为0~20ppm

分辨率高,为20ppb

气体浓度与输出成线性关系

单独标定(NIST可追踪)

通过ROHS认证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