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气象站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建大仁科
关注


一、发展历程

早在1743年,西方传教士开始在我国北京建立测候所,进行气象观测。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城镇、口岸设立气象台站。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于1912年在北京建立中国自己的气象台——中央观象台。此后,民国政府有关部门、院校逐步在各地建立测候所、气象台。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解放区的第一个气象台,在东北、华北解放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气象台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气象台站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999年7月我国引进芬兰的5套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将自动气象站作为正式观测资料使用,它标志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同时,1999年我国开始建设自行生产的第一批自动气象站,并已于2000年1月起正式投入业务运行。随后,我国加快了自动气象站建设速度,2000-2001年用三峡项目资金在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建了32个自动气象站;2002年新建了582个自动站;

2003年底,全国气象部门累计有1606个自动气象站(含中尺度站)投入运行。

2004年底,全国气象部门累计有3548个自动气象站(含中尺度站)投人运行。

2005年以后进人普及阶段,2005年建成3290个自动气象站,自筹资金建设自动站的比例大大增加,自动气象站站网加密速度更快。中国气象台站的分布密度、观测质量和时效已达到或超过世界气象组织要求的标准。

自动气象站在我国已运行多年,为气象观测提供了宝贵的气象数据,增加了气象工作者的观测经验,为我国的气象观测事业做出了巨大的成就。随着自动气象站应用的普及,国产的自动气象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科普:气象站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