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计的发展历程

建大仁科
关注

雨量计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降水过多或过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甚至带来灾害,所以对雨量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生活中,雨量计作为监测雨水多少的主要工具,在气象、农业、水利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雨量计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演变发展,才有了现在的外观和功能,那么在古代的生产生活中,人们是用什么方式监测雨量呢?今天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下雨量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出现上报雨量的制度。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在《田律》中规定,在农作物生长时节,应及时向朝廷报告降雨量多少、水旱等灾害。早期降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们只能通过直观的感觉感受雨量的大小和降雨量的时间长短进行上报。如“凡雨,自三日以上往为霖”来记录降水时间长短。

雨量计的发展历程

汉承秦制,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即在整个农作物生长期间,州县一级官员必须在农业生产期间,上报降雨量和农业生产情况。自秦汉规定了“上雨泽”制度之后,报雨制开始在各个朝代得以延续,虽说是上报降雨量多少,却一直没有合适的计量工具。

从唐宋开始,人们用生活中的一些器皿,如盆、盅等接雨水。当雨水从盆中溢出时,称为“倾盆”,最早的典故就是杜甫《白帝》中的诗句:“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而倾盆大雨只能表示雨水程度,没办法计算雨水的大小。

雨量计的发展历程

历经千年演变,直至宋朝出现了世界文化史上最早的雨量计——天地盆。“天地盆”尽管在如今看来十分简陋,但是奠定了现代雨量计的基础,并且为当时雨水的监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虽然“天地盆”只是一般的盛水容器,还不够完善,却仍可以算是雨量器的雏形。

雨量计的发展历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