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政府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其中对华“对等关税”税率高达34%。这一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不仅严重冲击全球贸易秩序,也给众多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蒙上阴影。
消息一出,全球市场都跟着震荡,不少企业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其中就包括仪器仪表及传感器领域的明星企业——康斯特。
关税阴霾笼罩,国际经营成本承压
不久前,康斯特交出了2024年年报,成绩较为亮眼!报告期内,公司营收高达5.75亿元,同比增长15.48%;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23.07%。
从营收构成来看,国际市场在康斯特的业务版图中占据着半壁江山,与国内市场平分秋色。2024年,国际市场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0%。这一出色表现,主要得益于校准测试产品业务在石化行业项目型订单的稳步收入确认。
在国际市场,康斯特美国子公司承担着海外营销管理运营的重任,市场覆盖美国/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区等多个区域。
而国内市场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仅增长1.5%,主要受冶金机械装备、计量检测等行业市场需求释放疲弱于预期,以及公司主动平衡订单质量等因素影响。
在仪器仪表行业,国内招投标市场以价格为主导,七成以上项目采用最低价评标法。若想避开“价格战”,发力海外市场无疑是最优选择。
由上述财报信息也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康斯特未来的业绩增长点。可随着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落地,康斯特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综合税率大幅攀升,这直接压缩了产品的利润空间。从财务数据来看,若无法有效应对,未来公司在国际业务的盈利水平将受到明显冲击。
4月7日,康斯特在互动平台表示,增税会对公司国际市场的经营成本形成一定压力,但依据公司的业绩目标及应对措施,整体影响将相对可控。
自研自产,传感器业务进入收获期
此前,美国已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了不同程度的关税,而此次“对等关税”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当下,康斯特作为全球仪器仪表领域重要的参与者,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整个链条都可能因关税受到波及。
例如,当前仪器仪表行业所需的传感器、高端芯片等关键原材料需从美国进口,那么加征关税后,采购成本必然上升;而在销售端,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也面临着更高的关税壁垒,导致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二十多年的技术与应用积累,康斯特2024年自产传感器3000只,用于替换校准测试仪表产品中的外采传感器。2025年其自用计划产能8000只以替代外采的高端传感器,同时数字压力传感器启动外售,优先覆盖工业、气象及海洋领域,逐步实现全球销售。
康斯特表示,传感器业务整体开始进入收获期,已实现全量程覆盖并将逐步进行产品迭代,希望在未来3年在外售传感器业务方面实现盈亏平衡。
财报显示,康斯特在传感器的测评和补偿算法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硅压阻式技术路线的压力传感器已实现综合性能指标优于0.01%F.S的技术目标。
同时,公司的高精度传感器业务刚迈入第一个十年发展期,为满足工业用户宽量程、高精度的双维度需求,正加速进行多结构传感器开发与产线建设,同时继续拓展与具备硅压力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机构的合作渠道与模式,逐步拉通压力传感器、数字压力检测产品及压力变送器等终端仪表的产业结构链,提升高端传感器垂直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多管齐下,打响关税应对战
为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挑战,在销售端康斯特也迅速行动,从价格、运营模式、产品结构等多维度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价格调整方面,公司针对高关税地区调涨价格以及调整折扣体系:分区域、分阶段调涨产品终端价格,逐步消化关税压力。
运营模式优化上,自2025年1月起,公司国际市场由单一的美国子公司运营转变为新加坡及美国的双运营中心模式。新加坡子公司加速承接所有非美国市场订单(约占国际市场营收的50%),规避关税影响。
产品结构调整也是重要一环。公司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加强服务,提高高毛利产品的出口占比。
展望未来,康斯特已经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在营收目标上,公司将2025年营收目标设定为6.5亿元,这一目标体现了公司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市场机遇的把握。
在市场拓展方面,全球市场区域化拓展仍是康斯特的长期策略,其中相对成熟的欧美主要是以存量市场为主,客户决策周期短、回款快,渗透空间大;“一带一路”市场会通过中低端产品,来适配价格敏感需求。
在国内市场,面对以价格为主导的招投标环境,公司将继续采用差异化战略,提供软硬结合的智慧化实验室解决方案,保持技术领先,并根据产品性能调整价格分层梯度,应对不同客户需求。
综上所述,美国加征关税虽给康斯特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公司凭借传感器业务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有望在困境中突围。未来,随着各项策略的持续推进与落地,康斯特在传感器领域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仪器仪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