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助力!这家磁传感器厂商2024年营收飙升至19.6亿元

OFweek传感器网 中字

4月9日晚间,纳芯微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这份成绩单呈现出极为鲜明的特点: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净利润亏损却进一步扩大。在半导体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纳芯微的这一业绩表现,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

收购助力,营收飙升

2024年,纳芯微的营业收入实现了飞跃式增长,达到19.6亿元,与2023年的13.11亿元相比,涨幅高达49.53%。从季度数据来看,一季度营收3.62亿元,四季度攀升至5.94亿元,单季度营业收入呈现出逐季递增的良好态势,彰显出强劲的长期增长潜力。

在营收增长的诸多因素中,下游汽车电子领域的蓬勃发展无疑是最大的“功臣”。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扩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创新高,对汽车电子相关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纳芯微凭借多年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深耕细作与技术沉淀,相关产品销量持续上扬,源源不断地为营收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纳芯微成功完成了对麦歌恩的收购,并于11-12月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麦歌恩的磁传感器产品大放异彩,实现营业收入7318.72万元。

麦歌恩在磁传感器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产品线,其加入极大地拓宽了纳芯微的产品版图。如今,纳芯微已能提供3,300余款产品,其中麦歌恩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就达1,000余款,包括工业编码器、开关与锁存器、线性位置传感器等多种磁传感器产品,这不仅丰富了纳芯微的产品体系,更凭借麦歌恩原有的市场渠道,带来了新的市场份额与客户资源,有力地推动了纳芯微整体营收的提升。这一收购举措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在短期内便已初见端倪,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全新且强劲的增长点。

除了汽车电子领域,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度的持续改善以及泛能源领域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也为纳芯微的业务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共同推动了公司整体营收的大幅提升。

售价下滑,亏损扩大

根据智研咨询整理的数据,2019年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仅为9%,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提升至15%左右,2024年更是进一步增长至16%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模拟芯片行业虽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超过1800家,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大量企业扎堆中低端产品领域,同质化竞争极为严重,致使产品毛利率普遍处于低位。全球模拟芯片龙头厂商TI自2023年起,在中国市场主动挑起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行业利润空间,更是令国内模拟芯片企业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高端模拟芯片市场长期被国际大厂牢牢把控,国内自给率极低。以汽车电子领域为例,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仅10%。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纳芯微作为国内模拟芯片企业的典型代表,处境艰难。既要在中低端市场奋力突围,与众多国内同行激烈角逐;又要在高端市场突破国际大厂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压力可谓巨大。

也因此,尽管营收成绩斐然,但纳芯微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陷入了更深的亏损泥沼,达到-4.03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3.05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扣非净利润为-4.57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3.93亿元,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

受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半导体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纳芯微产品售价承受了较大压力,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2.33%,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17个百分点。

在成本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售价下滑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同时,公司为了提升长期市场竞争力,在研发投入、市场开拓、供应链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资源投入。这些投入虽然有助于公司构建长期竞争优势,但在短期内显著增加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为1.89亿元,同比增长60.88%;管理费用为2.81亿元,同比增长15.33%;研发费用为5.40亿元,同比增长3.52%。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57%,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560人,同比增长32.08%,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67.47万元/人,同比增长10.48%。

此外,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使得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大,进一步侵蚀了利润。

结语

纳芯微在 2024 年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营收的大幅增长展现出其在市场拓展和业务布局上的积极成效,特别是对麦歌恩的收购,为公司未来发展埋下了潜力巨大的种子。然而,净利润亏损的持续扩大,也凸显出公司在复杂竞争环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前,国内模拟芯片市场进入 “增量竞争 + 存量整合” 新阶段,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提价受限。纳芯微在后续发展中,能否凭借收购整合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与成本管控上取得突破,扭转亏损局面?又将怎样如何实现高端技术的突破?一切充满挑战,也满含希望,让我们拭目以待纳芯微的后续表现。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