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8 日,深圳市模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模量科技”)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德宁资本独家投资。成立仅 8 个月的模量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多模态触觉传感技术,迅速在机器人感知与工业检测领域崭露头角,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迭代、市场拓展及团队扩建。
根据企查查数据,模量科技成立于2024年12月9日,是一家专注于多模态多维力触觉传感技术及触觉模型研发与应用的科技公司,其产品包括机器人触觉、工业压力分布检测、织物类柔性传感器以及柔性薄膜传感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触觉、工业检测(新能源、3C制造业)、消费电子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
作为机器人的 “电子皮肤”,多模态触觉传感器对于机器人探索外界环境十分重要,能够通过接触,表征出被测物体的性质(表面形貌、质量等)或数值化接触参量(力、温度等)。
根据GGII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对柔性触觉传感器/电子皮肤的需求规模将达152.5万平方米,市场规模将达274亿元。国海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等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下,有望进入量产元年。电子皮肤(柔性触觉传感器)是仿生机器人实现感知交互的关键,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快速提升。
不过,柔性触觉传感器行业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研发周期长,市场格局较为集中,高端产能被外国占据。根据QYReaearch数据,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排名TOP5的厂商主要包括Novasentis、Tekscan、Japan Display Inc. (JDI)、Baumer、Fraba,合计占有大约57.1%的市场份额。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国内多模态触觉传感器企业越来越受到资本青睐。2025年以来,已经有包括那图智能、千觉机器人、猿声科技、帕西尼感知、织识智能、纬钛机器人、灵动佳芯在内的多家触觉传感器企业完成融资。
相对上述企业,模量科技主要针对机器人灵巧抓取、工业精密检测、消费电子等场景发力,面对行业长期存在的三大痛点:传统传感器量程受限、温漂干扰导致数据失真、柔性阵列成本高昂难以量产。
模量科技选择从材料底层创新切入,自主研发高灵敏度敏感材料与微结构工艺,采用耐高压弹性体+微结构设计,显著提升了传感器的量程、精度和灵敏度。
针对温漂这一行业 “顽疾”,公司开发出温度自补偿敏感材料技术,实现压力 - 温度双模一体化感知。
在量产环节,模量科技创新采用功能材料掺杂的微纳立体印刷技术,将柔性压力传感阵列的单位成本降低 60% 以上。目前公司生产线已完成从小批量到大规模的验证,具备稳定供货能力。
目前,模量科技已形成三大核心产品线:面向人形机器人与灵巧手的 T 系列三维力感知模块、用于工业检测的 S 系列压力分布阵列、适用于消费电子的 M 系列多模态传感器。
展望未来,模量科技表示,公司将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触觉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让真实触感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