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引入生物识别 复合型方式将成主流

中国安防展览网 中字

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已进入成熟发展期,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却还处于初期探索。在多种身份识别方式中,复合生物识别技术被广泛看好。

《2017-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形态竞争逐渐演变到商业模式的竞争,未来还会迁移到生态建设方面。

而在生态建设之前,相关企业机构已经各出高招,希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占得先机,比如微信支付选择主攻大数据,而支付宝则大力发展生物识别技术。

不少人可能会问,生物技术在日常运营中已经有较多普及,即使出错,影响也并不是很大,但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真的靠谱吗?

事实上,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早已有之,指纹识别就是其中较为成熟的代表。人脸识别控制系统作为一项先进的高科技防范和管理手段,因其高度安全、适用面广、极为方便的使用和管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银行、金融机构等高安全性要求的重要场所。该系统已成为安全防范技术进入新一代生物识别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标志。

从另一角度来看,生物识别技术进入金融领域,也是市场需求驱动。近年来,随着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以及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出现,用户身份核实和认证需求快速增长,人们更加倾向于安全、可靠、便捷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这也成为了业内一直在关注的重点,而生物识别技术则刚好符合了市场的这一趋势。

不过,单一的识别技术也存在着不少漏洞,这也是导致不少用户忧心忡忡的原因。以人脸识别来说,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对机器学习并执行用户指令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也是保障人脸识别广泛应用的先决条件。然而,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尚未成熟,在现实应用中仍存在较大误判风险。

此外,人脸识别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趋势,导致人脸识别成为汇集海量数据、产生关键基础信息的重要载体,这大大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而且目前有关个人影像数据的采集、储存、使用等环节尚缺乏相应管理机制,个人隐私很容易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

除了人脸识别之外,包括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各自的缺陷所在。这也是为什么说,生物识别短时间内不可能终结密码时代的原因。

那么,生物识别究竟如何提升其自身安全性呢?技术研发是一方面,还有一种方式是当下为大众所接受,也有所应用的方式——复合生物识别。

复合生物特征识别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组合在一起,较单一特征识别具有更多的优势,它不仅能识别不同生物特征的综合生物识别系统,还讷讷个有效解决身份认证中存在的非普遍性、欺诈行为、无效性和不准确性等问题。蚂蚁金服便是采用了包括人脸、指纹、眼纹多重生物识别技术来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新一代的生物识别技术将以其独有的特性,引领着单一的生物识别方式向复合生物识别方向转变,无论是安防、金融,还是其他领域,复合生物识别都将逐渐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主流。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